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外觀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Biodiversity Research Museum, Academia Sinica | |
---|---|
成立 | 1988年 |
地址 | 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25°02′22″N 121°37′01″E / 25.03947003775388°N 121.6168991678248°E |
類型 | 博物館 |
主任 | 郭佩宜[1] |
建築師 | 漢寶德 |
所有者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公共交通 | 臺北聯營公車 212、276、645、306(往舊莊)、小5 中央研究院站 205、27、306(往凌雲五村)、620、藍 25、小1、小12 胡適公園站 |
網站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
地圖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英語:Museum of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簡稱「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為隸屬於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之博物館。成立於1988年,位在該院臺北市南港院區[2],展品包括該所典藏之臺灣南島民族文物、臺灣考古出土文物、漢族民俗與宗教文物、環太平洋地區文物,及源自於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物等[3]。
歷史
[編輯]- 1956年民族學研究所籌備處創立「民族學研究所標本室」[2]。
- 1965年民族學研究所正式成立,將歷年收集之民族學標本及原藏於歷史語言研究所之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標本一同展出,展品共計一千餘件[2]。
- 1978年民族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凌純聲去世,該所將標本室重新命名為「凌純聲先生紀念標本室」[2]。
- 1985年由漢寶德設計的民族學研究所大樓[4]落成,標本室遷入該大樓[2]。
- 1988年「凌純聲先生紀念標本室」改制為「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2]。
- 2017年,民族所博物館公佈辦法,鼓勵藏品來源地區之原民團體和民族所研究人員合作提出「共作展示案」,讓藏品返回原鄉展出[5][6]。
特色
[編輯]該館展示的「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及「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7],均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指定之國寶[8][9]。惟該館係研究機構附設之博物館,因人力有限開放時間較少,2021年時開放時間為每週三、五、六[10]。
展覽
[編輯]常設展
[編輯]特展
[編輯]- 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10月31日:紮根與傳承 劉枝萬先生圖書及文物捐贈展[15]
- 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10月31日:偶的世界,偶的魅力(與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16]
- 2014年4月23日至2015年6月30日: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 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17]
- 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 [18]
- 2017年6月22日至: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2019年移展至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19][20][21]
- 2019年3月27日至2020年10月31日:你可能毋熟識個客家: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特展[22]
共作展
[編輯]- 2017年2月19日至4月19日:「她方」的記憶—泰雅女性之婚嫁與日常 服飾與用具展 [23](與野桐工坊合作)
- 2018年5月2日至2018年7月1日:《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24](與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小、宜蘭縣史館合作)
- 2020年8月1日至9月30日:《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 [25](與佳平社區發展協會合作)
參考文獻
[編輯]- ^ 博物館委員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 ^ 2.0 2.1 2.2 2.3 2.4 2.5 創建沿革,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館藏查詢,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何定照, 說聞解字/中研院名建築巡禮, 聯合晚報, 2019-01-05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3)
- ^ 原住民團體「共作展示案」申請說明,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羅欣貞, 中研院典藏60年排灣族文物 返回原鄉屏東佳平部落展出, 自由時報, 2020-08-01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 ^ 呂欣憓, 蔡總統參訪中研院 讚館藏品多元豐富, 中央社, 2016-10-28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9)
- ^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 頭目家屋祖靈柱(kasi tuskaviyangan a cukes na umaq nia zingrur a mazazangiljan nua se kaviyangan a paiwan),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2-12-09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5)
- ^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O ma'ot'otay a sariri no Loma' no Kakitaan i niyaro' no Tafalong),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2-12-09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5)
- ^ 開閉館及預約動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從松花江到太平洋的人類學旅程-凌純聲先生紀念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17-01-15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 ^ 台灣原住民文化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12-11-01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臺灣漢人民間信仰,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12-04-17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三零年代中國南方邊疆民族典藏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12-04-17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扎根與傳承 劉枝萬先生圖書及文物捐贈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偶的世界,偶的魅力,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 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0-05-18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 ^ 來中研院動手玩動動腦 ── 「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特展, 中央研究院, 2017-06-22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人類學家的錢包:貨幣的社會生活特展】延長至2018/10/31,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018-04-06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即日起至2020/10/31【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與常設展,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020-06-16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她方」的記憶—泰雅女性之婚嫁與日常 服飾與用具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202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