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水母娘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水母娘娘(又稱為晉祠聖母)是中國配水業及船運業所供奉的祖師神。民間多以江河水源之神稱為水母或水母娘娘,如山西太原晉祠難老泉和山西寧武汾水源等。

傳說

[編輯]

淮水女神

[編輯]

民間小說戲曲中有泗州大聖降伏水母的故事,其水母則為水神。但也有不同的說法,相傳水母娘娘乃淮水女神,居於安徽泗州。她曾幻化為人形,出入市坊里巷,並將一白面書生攝入水府,強逼成婚,因被書生所拒,所以水母在一氣之下水淹泗州城。後來水母被觀音菩薩降伏,發誓從此不再危害百姓。隨後她成為了護佑漁民的神祇,被船運業尊奉為他們的保護神。

晉祠聖母

[編輯]

傳說水母娘娘原本是一名姓柳的女子,後來嫁到山西晉祠村做童養媳,終日受到婆婆的虐待。一位仙人同情她的遭遇,贈予她一根馬鞭,只要將馬鞭放在水缸裏,缸裏便立即盛滿了水。仙人還囑咐她不可將馬鞭從水裏拿出,否則會導致洪水泛濫。有一天,柳氏的婆婆發現了這個秘密,因此不聽勸告,將馬鞭提出水缸,瞬間大水洶湧而出,眼看要將整個村子淹沒。情急之下,柳氏坐在缸上,終使水勢緩減,她也因此犧牲了生命。人民為了紀念她,還為她修建了晉祠,將其像供於祠中,稱其為水母娘娘或晉祠聖母。這個說法來源自《古今圖書集成[1]。《民間文學·水母娘娘》1958年8月一文中也敘述了大略相同的故事,聖母名為春英,為山西晉祠村童養媳,當水漫過缸外,流泛村中時,春英急取草墊往水頭上鎮壓,並身坐於墊上,水勢才得以減緩,下成清泉。人民因此為其立祠,將她的神像塑為盤腿坐草墊、一手抿鬢邊髮、一手持梳呈梳頭之狀,稱為「水母娘娘」。

臺灣新竹縣關西鎮水母娘娘廟神像

形象

[編輯]

古代大多文人都把水母娘娘描述成水怪的模樣。宋·曾慥《類說》卷三引《王氏神仙傳》:王玄之夜見一道士,隨之行,入西江水底,月光中不見泥沙,水隨步自開,路旁一物,如龍又如蛇,長十丈許。道士曰:「此乃水母也。見者長生。」

南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卷六引《晉逸史》則云:趙元芝一日出行,遇一道士,引入水中,見一物如蛇,有五光之色。道士曰:「此謂之水母,見者神仙。」

明代·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二四「水脈水母」條引陶弘景《冥通記》:仙人周子良見天西北有物,長數十丈,青赤色,首尾等大,狀似虹霓。張理禁(又叫張玄賓,司水雨之官)言:「名玄霞之獸,或呼水母,九六之災顯矣。」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三十六:俗傳太原晉祠聖母姓柳氏,金勝村人,姑性嚴,汲水甚難。道遇白衣乘馬,欲水飲馬,柳不吝與之。乘馬者受之以鞭,令置之瓮底,曰:抽鞭則水自生。柳歸母家,其姑誤抽鞭,水遂奔流不可止。急呼柳至,坐於瓮上,水乃安流。今聖母之座即瓮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