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歌
清華大學校歌在清華建立初期制定。第一首校歌詞曲皆由1913年始在清華任教的美籍音樂教師嘉芙蓮∙西里小姐(Miss Katharine E. Seelye)所作,詞為英文,題名「Tsing Hua College Song」。1923年前後,開始出現重視中國文化的呼聲,清華大學重新公開徵集中文校歌,最終採用了汪鸞翔先生用文言文寫成的歌詞,並由何林一夫人張麗珍女士[注 1]譜曲[1]。
建校初期
[編輯]1913年秋,清華學校聘請了新的美籍音樂教師 Miss Katharine Elizabeth Seelye[2][3],她為清華學校撰寫了英文校歌。歌詞刊登在1914年的《清華年刊》[4],詞曲刊登在1916年的《清華年刊》[2]。「Tsing Hua College Song」的歌曲詞譜,內容符合清華幹練、團結的作風,完全的美式風格[5]。
類似地,同時期還產生了拉拉隊歌《清華優勝歌》(Tsing Hua Song 或 Cheer for Old Tsing Hua)[6]。刊載於1914年8月《清華年刊》上[7],沒有明確表明作者,其採用「Amherst Fight Song」樂譜,歌詞亦與之相近[8][9],深受學生歡迎,常在校隊比賽時齊唱[10]。
前二首校歌於1917年通過徵文,被譯為中文,刊登在同年6月的《清華周刊·增刊》上[8][10]。
國文校歌 本校校歌,向只有英文,而中文以樂譜文詞,難求盡善,尚付闕如。茲就英文校歌,譯成國文,由校中先予宣佈,作為暫時行用,以求喚起同學愛校之心耳。
— 1917年6月16日《清華週刊·增刊》校聞
清華校歌
[編輯]英文校歌[11] | 中文譯文 |
---|---|
O come and join our hearty song,
In contests all, of every sort,
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our College bright, |
同學少年肝膽相親,薈萃一堂豪爽;
各種比賽到處競爭,在我權操必勝。 噫,清華!嘻,清華!吾校巋巍。 |
清華優勝歌
[編輯]Tsing Hua Song | 中文譯文 |
---|---|
Cheer for old Tsing Hua, |
歡呼我清華, |
「清華前進」進行曲
[編輯]後尚出現《清華愛國歌》、《「清華前進」進行曲》(March "Forward Tsing Hua")等歌頌清華樂曲[12]。
其中,由時任提琴導師的托諾夫先生(N.A. Tonoff)創作的《「清華前進」進行曲》是獻給清華廿週年紀念的禮物[13]。作者是俄國小提琴家,曾任西伯利亞國立音樂學院院長,俄國革命後暫居中國,在平津兩處專從教授工作。1930年受聘為清華音樂教授,「清華前進」即是在此期間創作的。
此次本校所收之禮物中有一件是向未有過的,亦是最值得注意的,即是托諾夫先生獻給本校的 Forward Tsing Hua 。
···
(二)樂曲大意——因為此是一進行曲,故亦只得將曲意減得極簡。此曲共分三部,第一部是從 Forward 字著點,寫出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二部是短音調,從幽靜的情調中寫出清華天然環境的美,人人愉快的氣象,活潑的精神,像野兔在短草中的跳躍,像鄉間幼女歡樂的歌踏。第三部的起始吹着每早晨興時的號聲,接着便是一讚詠歌形式的曲,極幽雅而莊嚴。但此段中的情感不甚易領會,只得憑聽眾自己去感受。
— 1931年5月《國立清華大學廿週年紀念刊》
校呼
[編輯]建校初期,產生「校呼」(Tsing Hua Yells),為校際球賽上為校隊加油的呼號[14][15]:
Tsing Hua Yells |
---|
Ssssssssssss.............
T-S-I-N-G-H-U-A! |
現行校歌
[編輯]1923年前後,清華大學重新公開徵集校歌,1921年11月25日,在《清華周刊》227期有徵求新校歌的啟事:
茲接校長處送來啟事一則,特為披露於下[5]:徵求國文校歌
查本校校歌只有英文,而無國文,現在徵求國文校歌。校中教職員暨學生,不乏精於詩歌之士,或就原有英文校歌,譯為國文校歌,或用國文,另作校歌,均所歡迎,如有佳稿請交校長處,以便擇優採用為荷。
最終採用了汪鸞翔先生用文言文寫成的歌詞,並由何林一夫人張麗珍女士譜曲,趙元任編合唱。三段歌詞,氣勢宏偉,涵義深刻。於1924年3月18日全體練習試唱,3月20日在大禮堂正式合唱,刊載於1924年3月27日《清華周刊》。為幫助學生理解,汪鸞翔於1925年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了《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將校歌逐段作了解析。賀麟先生言之:「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16][17] 此後英文校歌由中文校歌取而代之,目前在學校內認同率很高[注 2][18]。
清華大學校歌
汪鸞翔詞 張麗珍曲
(一)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巋然中央。[校歌 1]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
莘莘學子來遠方,莘莘學子來遠方,
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
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
(二)
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
新舊合冶,殊途同歸,肴核仁義,聞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無違,服膺守善心無違,[校歌 2]
海能卑下眾水歸,學問篤實生光輝。
光輝,光輝,學問篤實生光輝。
(三)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校歌 3]
孰紹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校歌 4]
水木清華眾秀鍾,水木清華眾秀鍾,
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窮。[校歌 5]
無窮,無窮,赫赫吾校名無窮。
換曲風波
[編輯]1928年,羅家倫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曾打算更換清華校歌,因認為其「無理想、無意義、文字亦多不通」[19]。根據吳宓的日記,在1930年1月6日時,有這麼一條紀載:「晨十時,羅校長招宓至辦公室,以所作《校歌》相示。」[20]
1930年5月4日,國立清華大學19周年校慶遊藝晚會上,校長羅家倫宣佈製作新歌,楊振聲、吳宓修正,趙元任譜曲。並請練習者登台一唱,得到掌聲一片。但半個月後羅家倫被部分學生驅趕而辭職,新校歌不了了之。[8]
抗戰期間,清華與北大、南開合組西南聯合大學,為此需要新的校歌。1939年,西南聯大常委會核定《滿江紅》為聯大校歌,作詞者為聯大中文系教授羅庸,作曲者為由清華研究院畢業生張清常。[8]
校歌釋義
[編輯]因為校歌為文言文,其中的典故、涵義對旭多人來說難以一看即知,如賀麟先生所言,當時有些同學「歌焉而不審其義,唱焉而不究其旨」。因此,汪鸞翔於1925年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了《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將校歌逐段作了解析。同年,賀麟先生也在《清華周刊》發表了《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書後》,對「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的涵義作了論述[21]。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講述清華的地理位置,即「西邊是山,東邊是海」,清華位在其間。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之句,汪鸞翔解釋說:「今世最亟需之學術,尤莫亟於融合 東西之文化,故本校歌即以融合東西文化為所含之元素」。「中西會通」是清華學派的重要主張[22]。
「大同」二字,見於《禮運》,乃國界化除,人人平等,世界極樂之象。此境雖非一蹴可及,然人道須以此為歸依。「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見《周易·乾卦》,亦本校校訓也。「春風化雨」用孔孟教學故事,吾校師生時時念此,則衝突可少,愛情自深矣。
註釋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校歌.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國立清華大學. [2017-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6) (中文(臺灣)).
- ^ 2.0 2.1 汪端偉. 清华大学校歌的前世与今生.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2018-09-04 [202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中文(中國大陸)).
- ^ 蘇雲峰. 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硏究. Zhong yang yan jiu yuan jin dai shi yan jiu suo. 2008-05-19: 143 [2019-09-15]. ISBN 95767145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9) (中文).
- ^ Miss Katharine Elizabeth Seelye. The Tsing Hua Annual. 北京: 普林斯頓大學. 1914: 40 [202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英語).
- ^ 5.0 5.1 小屈 付琳 王鵬飛 李澤翰. 揭秘-清華校歌背後的故事. 清華研讀間. 2017-09-05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中文(中國大陸)).
- ^ 陳惠發. 我的生涯與省思. Global Publishing. 2009-11-01: 366 [2020-04-06]. ISBN 9813205563 (中文(中國大陸)).
- ^ Miss Katharine Elizabeth Seelye. The Tsing Hua Annual. 北京: 普林斯頓大學. 1914: 50 [2020-04-06] (英語).
- ^ 8.0 8.1 8.2 8.3 孟凡茂. 关于清华校歌——初沐美风,继承儒典. 清華校友總會.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2010-08-27 [201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中文).
- ^ CHEER FOR OLD AMHERST.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 ^ 10.0 10.1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校歌的由來.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國立清華大學. [201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中文).
- ^ 陳新宇. 【新宇说】清华校歌的故事. 清華大學清新時報. 2014-10-16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中文(中國大陸)).
- ^ 黃延復. 清华园风物志.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9 [2016-11-26]. ISBN 978-730-21155-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中文).
- ^ 陸以循. 珍貴的禮物. 北京: 國立清華大學. 1931 (中文).
- ^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校呼.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國立清華大學. [2016-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中文).
- ^ 國立清華大學. 精神標誌. [2016-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 ^ 毛利丹. 论我国大学校歌的育人功能. 河南大學 (河南). 2010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 ^ 田芊. 关于清华校歌的歌词.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2010-08-27 [2010-11-01] (中文).[永久失效連結]
- ^ 魏曉凡. 第一章 第三节 关于校歌在学生群体中传播状况的几个小调查. 音乐社会学视野中的校歌功能与传播 (碩士論文). 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 2009 [2017-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中文(中國大陸)).
- ^ 近代中國, 第 129-131 卷. 近代中國雜誌社. 1999 [2017-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中文(臺灣)).
- ^ 吳宓. 吴宓日记: ce. 1930-1933. 北京: 新知三聯書店. 1998: 5 [2017-11-03]. ISBN 97871080093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华大学校歌歌词释义. 清華校友總會. 2016-03-03 [2017-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9) (中文(中國大陸)).
- ^ 徐葆耕. 校歌与清华传统. 清華大學新聞網. 2001-04-09 [2017-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