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謝爾蓋·博熱沃利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謝爾蓋·博熱沃爾尼
出生 (1955-06-19) 1955年6月19日69歲)
 蘇聯克拉斯諾達爾
葉伊斯克區
居住地丹麥
母校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
網站www.sdu.dk/nano-optics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納米光子學
表面等離子體
超材料
量子光學
機構南丹麥大學

謝爾蓋·博熱沃爾尼(俄語:Сергей Иосифович Божевольный,1955年6月19日),俄裔丹麥物理學家,現任南丹麥大學教授及納米光子學中心主任。[1]

生平

[編輯]

博熱沃爾尼於1955年6月19日出生於前蘇聯克拉斯諾達爾葉伊斯克區的一個教師之家。 1978年,他在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獲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1981年在該校取得了其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基於鈮酸鋰擴散效應波導的電光調製器及偏轉器研究」。1998年他在丹麥奧胡斯大學獲得了科學博士學位,題為「亞波長的無縫光局域現象」。[2]

  • 1987,1991年在丹麥奧爾堡大學任訪問科學家並從1992年起開始歷任講師、副教授。2003年升任物理與納米技術系全職正教授
  • 2001-2004年任職於丹麥Micro Managed Photons公司,任首席技術官
  • 從2008年起加入南丹麥大學並於2013年擔任納米光子學中心主任

在2006年,他還和法國讓·莫奈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教授Alexander Tishchenko一起,創立了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納米光學及等離激元實驗室[3]

從2017-2023年,他連續入選物理領域高被引學者(科睿唯安/湯森路透[4])。

學術出版

[編輯]

博熱沃爾尼教授作為作者和共同作者發表了超過600篇同行評審論文、13項專利、14部學術著作的章節。[5][6] 截止至2024年11月3日,他的h-index分別是84(Web of Scie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和 99 (Google Schol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7]

獎勵與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DU Nano Optics. SDU. [2019-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2. ^ Sergey I. Bozhevolnyi. 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 
  3. ^ Laboratory of Nanooptics and Plasmonics — MIPT. mipt.ru.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4. ^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 The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fic Minds. HCR. [2024-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5. ^ Publications of Sergey I. Bozhevolnyi. Google Scholar.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8). 
  6. ^ Books of Sergey I. Bozhevolnyi. Worldcat.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30). 
  7. ^ Corpus expertov. www.expertcorps.org.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8). 
  8. ^ 2007 OSA Fellows. www.osa.org.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1). 
  9. ^ Fyens Stiftstidende Forskerpris 2009 – Syddansk Universitet. findresearcher.sdu.dk. [失效連結]
  10. ^ Danmarks Naturvidenskabelige Akademi. www.danaak.dk.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7). 
  11. ^ Sergey Bozhevolnyi modtager villum kann rasmussens aarslegat. SDU.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12. ^ DOPS annual conference 2019 – Danish Optical Society. [201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3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