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明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明堂(1866年—1938年11月29日)[1]德新廣東欽縣(今廣西欽州)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2][3]

生平

[編輯]

1900年,黃明堂加入三合會,在會中掌管文牘,不久成為以鎮南關那棋村為基地的三合會統領。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被任命為鎮南關都督。同年12月初,參加鎮南關起義。1908年4月,奉孫中山之命,同王和順關仁甫發動雲南河口起義,黃明堂任起義總指揮,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名義發表文告,起義失敗後率領600多名義軍退到越南,被法國殖民當局解除武裝,押往新加坡。1910年,黃明堂回到香港,奉命赴粵桂邊界組織民軍。[2][3]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黃明堂率部響應,在廣東新會等地成立了「明字順軍」,自稱大都督,光復了廣東恩平台山江門新會等地。隨後被任命為瓊崖安撫使。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黃明堂辭職,避居澳門。廣東都督龍濟光隨即聯絡澳葡當局,使澳葡當局於1914年逮捕黃明堂。後經孫中山疏通,黃明堂未被引渡到廣東,並於1916年夏獲釋。[2][3]

1916年,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成立之後,黃明堂被任命為肇慶軍務院第二混成旅少將旅長,參加了討伐廣東將軍龍濟光的戰爭。1918年,黃明堂任兩廣巡閱使,後來配合桂軍出兵攻打瓊州,擊敗了龍濟光,黃明堂駐防海南島,任瓊崖道尹兼瓊崖要塞司令。[2][3]

1919年,黃明堂任粵軍第四路軍司令。1920年秋,奉孫中山之命,黃明堂參加了反對舊桂系陸榮廷的戰爭,任粵軍西南路軍總司令,後來任邊防督辦,駐廉州。1922年6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南路討賊軍總司令,進攻陳炯明。1923年1月,粵、滇、桂討賊聯軍進佔廣東,黃明堂率部仍駐欽廉地區,任欽廉綏靖處處長。1923年12月,任中央直轄第二軍中將軍長。1924年6月,改任建國粵軍第四軍軍長。孫中山去世之後,黃明堂辭去軍職,在廣州閒居。1938年,黃明堂回到欽縣,組織義勇軍參加抗日戰爭[2][3]

1938年11月29日,黃明堂在欽縣大寺病逝。[2][3]1939年,國民政府在大寺為其修建黃明堂墓[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生年1866年、卒年1938年11月29日見《辛亥革命名將黃明堂:勛名不讓劉馮》。《中國近代軍閥史詞典》作生年1870年,卒年1939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田子渝, 劉德軍,中國近代軍閥史詞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89年,第493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辛亥革命名将黄明堂:勋名不让刘冯,中国网,2011-06-30.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