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汪琬 | |
---|---|
大清刑部郎中 | |
籍贯 |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苕文,号钝翁 |
出生 | 明天启四年(1624年) |
逝世 | 清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1691年) |
出身 | |
|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号钝翁,号尧峰、玉遮山樵,江南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结庐居于太湖尧峯,学者称尧峯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政治人物。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编修。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三大家”。
生平
[编辑]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官宦之家,曾参与复社事。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四十六名进士出身。
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乞病归。晚年结庐于太湖之尧峰山,闭户撰述,不问世事。康熙二十九年(1691年)卒。[1]
著作
[编辑]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2]“然禧才纵横,未归于纯粹,方域体兼华藻,惟琬学术最深,轨辙复正。”其散文疏畅条达,论文要求明于辞义,合乎经旨,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3],论者以为其文风深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认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康熙曾称赞他:“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4]
代表作有《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著有《钝翁类稿》,晚年自订为《尧峰文钞》。
轶事
[编辑]汪琬在翰林院时,某次翰林同僚闲聊夸耀自己家乡的土产,有谈及广东的象牙及犀角、陕西的毛皮及毡裘、山东的蚕丝及海产、湖广的米粮及木材,详细举例,闲谈欢笑,只有汪琬默默不言。于是众人揶揄:“苏州自称是有名的地方,你是苏州人,难道不知苏州的土产吗?”汪琬回答:“苏州土产非常少,只有两样东西。”众人追问:“哪两样?”汪琬回答:“一种是梨园子弟。”众人都拍手说没错,汪琬却不继续往下说。众人坚持要问另一样是什么,汪琬才缓缓地说:“是状元。”众人说不出话来,就散去了。[5]乾隆中,龚炜再次提及并同意苏州土产为状元的说法。[6]
注释
[编辑]- ^ 《清代碑传全集》卷四五陈廷敬《翰林编修汪先生琬墓志铭》: “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十日,翰林编修汪先生琬卒。”
-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古文一脉,自明代肤滥于七子,(李梦阳、王世贞等前七子,李攀龙、何景明等后七子)纤佻于三袁(公安派袁宏道兄弟),至启、祯而极敝。国初风气还淳,一时学者始复讲唐宋以来之矩矱。而(汪)琬与魏禧、侯方域称为最三。”
- ^ 《答陈霭公书二》
- ^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
- ^ 钮琇著,《觚剩续编》卷四,苏州土产:长洲汪钝翁在词馆日,玉署之友,各夸乡土所产,南粤象犀,西秦裘厨,齐鲁有檿丝海错,楚豫有精粲良材,侈举备陈,以为欢笑,唯钝翁嘿无一言。众共揶揄之,曰:“苏州自号名邦,公是苏人,宁不知苏产乎?”钝翁曰:“苏产绝少,唯有二物耳。”众问:“二者谓何?”钝翁曰:“一为梨园子弟。”众皆抚掌称是,钝翁遂止不语。众复坚问其一,钝翁徐曰:“状元也。”众因结舌而散。
- ^ 龚炜著,《巢林笔谈续编》卷下,苏郡状元:我郡旧属七县一州,国朝状元,自顺治戊戌常熟孙承恩,至今乾隆丙戌吴县张书勋,已十有六人。前人谓状元是苏州土宜,信然。
参考书目
[编辑]- 汪琬:《汪氏族谱》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