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通泰方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泰方言
区域中国
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3

通泰方言通州-泰州方言),又称泰如方言泰州-如皋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大致分布在江苏长江以北,京杭运河以东的滨海区域。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公里,使用人口1137万(2004年)。

内部分片

[编辑]
江淮官话通泰方言片

按照南京大学顾黔的意见,通泰方言可以划为东、中、西三区。

东区南通小片),包括南通通州西部、如皋东南边界、如东西南部边界、张家港沿江。区别于中区的特点是古假摄读法同吴语,有两类韵母-o,-a。与中区共有疑母ng,能分辨鼻音n和边音l,流摄分裂为-ei,-ieu。

中区如皋小片),包括如皋如东泰兴扬中东台东部、海安南部及东部、高港海陵姜堰南部边界、靖江西南部、通州西北边界、江都东南部,以及常州、江阴、张家港沿江。区别西区的特点是有疑母ng,能分辨鼻音n和边音l,流摄分裂为-ei,-ieu。

西区泰州小片),包括泰州姜堰、海安西部、东台西部、大丰兴化盐都南角、江都东部、高邮东南角。特点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除“我”读疑母ng外没有声母ng,流摄仍读-eu。

语音特点

[编辑]

通泰方言最大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一律读送气清音,如“地”thi,“啤”phi。根据这一项特点,即可以把通泰方言江淮方言(主要是洪巢片或者淮东片)以及吴方言分别开。

通泰方言声调有6~7个,相比于只有5声调(阴平、阳平阴上去声入声)的江淮方言,多出了阳入阳去。古浊入字今归阳入调,古全浊上、浊去字在7声调的地区今读阳去调,在6声调的地区则阴平整体归入阳去。能区分阴阳去、阴阳入,也是通泰方言区别于江淮方言的特征。

通泰方言除东区外的各点,古假摄字的主元音只有一类,即a。而相邻的江淮方言和吴语均已发生分化,吴语一般有两类韵母即-o,-a,淮扬方言也有两类即-a,-iɪ。

通泰方言多数点有丰富的支微入鱼现象,例如“推”白读thy,“雷”白读ly。这种现象不见于江淮方言,吴语虽有,但数量远不及通泰方言之多。

通泰方言的咸山摄韵母分化为三类,分法和吴语、赣语相同,异于西部的江淮方言。粗略的说,即咸摄谈韵的牙音喉音字韵母和覃韵合为一类,而与谈韵的舌音齿音字有别。同样,山摄寒韵的牙音喉音字韵母和桓韵合为一类,而与寒韵的舌音齿音字有别。

在声调上,通泰方言大部分地区,调值阴高阳低的模式不复存在,阴平普遍低于阳平。除如皋小片部分点以外,阴入皆低于阳入。但是,阳入后接鼻音、边音、浊擦音、零声母字时,调值为21或213,低于阴入,例如:毒药、腊月、熟人、十五、十一、逆毛。

词汇句法特点

[编辑]

通泰方言词汇上的过渡色彩较浓。南方诸方言的“落雨”、“落雪”,通泰方言中、东区仍说“落雨”、“落雪”,西区则“落雨*下雨”、“落雪*下雪”两可,而北方话和淮扬方言只说“下雨”、“下雪”。类似于此的还有“寻*找”、“立*站”、“个*这”。

考订通泰方言的本字,发现与南方相同者甚多,基本词汇的南方成分也相当多。例如,淮扬方言的“我们”“你们”“他们”,通泰方言说“我俫/我佼”“你俫/侬佼”“他俫/他佼”;淮扬方言的“没niau”,通泰方言说“不曾”;淮扬方言的“今个”“明个”,通泰方言说“今朝”“明朝”,等等。

句法上,有3种句式值得注意:

  1. 反复疑问句,通泰方言以“哿VP”句式为主,极少有“VP不VP”句式。淮扬方言大致两者皆可,北方话一般只有后一种。
  2. 双宾语句,通泰方言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的位置接近南方诸方言。例如北京话的“给我一本书”,通泰方言、吴语等说“把/hɛ̃本书我”。
  3. 比较句,通泰方言存在这样一种句式,即比较短语位于中心形容词后。例如“你高是他”,北方话一般说“你比他高”。

发展现状

[编辑]

通泰方言区甚为狭小。1949年后国家大力“推普”,使得通泰方言向著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靠拢。

具体来说,就是一批字产生近似江淮方言读法的文读音,在和原有的白读音长期共存、抗衡中地位从弱势逐渐变为优势,直到最后将原有白读音消灭。例如,全浊声母字逢塞音塞擦音仄声送气清音是通泰方言区别于江淮方言其他分区的最大特点。而在文读音中,仄声就读不送气清音,和江淮方言其他分区以及整个北方话一致。大致来说,通泰方言西区产生的文读较多,东区较少。

参考文献

[编辑]
  • 顾黔. 通泰方言音韵研究[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顾黔. 通泰方言声调的历史演变[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