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塘米線輪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塘米線輪渡,初稱米市渡。為中國上海市黃浦江上的一條對江輪渡航線,航線北起松江區松金公路8922號米市渡輪渡站,南至松江區松金公路8886號塘口輪渡站。[1]
塘米線輪渡為上海市輪渡有限公司在黃浦江上游的第一條輪渡航線。該輪渡航線又是上海市目前唯一一條使用車渡渡輪實行車、客混裝運營的黃浦江對江輪渡航線。同時,該航線也是上海最後一條黃浦江車輛渡航線。
塘米線輪渡在清朝光緒年間已有,初稱米市渡,使用手搖木船渡客。民國21年(1932年),松金公路建成,該渡成為上海通往金山、杭州等地的交通咽喉。民國27年(1938年),該渡開始載運汽車過江。1963年1月1日,航線交由公私合營上海市輪渡公司運營,並正式定名為塘米線車輛渡。[2][3][4][5]
因輪渡下游不遠處的松浦三橋建成通車,塘米線車輛渡過渡車流量銳減,使得輪渡班次有所減少,運營時間也有所縮短。2012年6月11日起,塘米線輪渡關閉[6]

歷史

[編輯]
米市渡輪渡站(2008年)
塘口輪渡站(2008年)
2007年西閔線車輛渡撤消後調入塘米線輪渡的滬航車24車輛渡輪(2008年)

塘米線輪渡在清朝光緒四年(1878年)就已設立[6],初稱米市渡,航線由浦北米市渡至浦南塘口,使用手搖木船渡客。渡口為當時松江境內黃浦江上的7座渡口之一。中華民國21年(1932年),由松江城通往金山衛的松金公路建成,該渡成為上海通往金山杭州等地的交通咽喉。民國26年(1937年)以前,渡口配有約5噸的手搖木船2艘。民國27年(1938年),渡口開始載運車輛過江。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渡口改用2艘約10噸的手搖木船過渡。至兩年後,又改用裝有兩台22.5匹馬力掛艄引擎的、由2條駁船拼接而成的「大排其」過渡,駁船無舵,使用螺旋槳控制方向,航線實行車、客混裝運營。
1950年2月起,航線由松江縣運輸公司接管。20世紀50——60年代初,使用「松金」輪車輛渡輪過渡。兩岸輪渡站碼頭為踏步式碼頭。1963年1月1日,航線交由公私合營上海市輪渡公司運營,並正式定名為塘米線車輛渡。1963年1月24日,投資人民幣30萬元,將兩岸輪渡站碼頭改建為斜坡式碼頭。1964年,渡口改配1艘240匹馬力、載重112.76噸的8車位車輛渡輪過渡。1976年7月1日,因航線下游的黃浦江大橋(今松浦大橋)通車,塘米線車輛渡過渡車輛有所減少。80年代後,隨著上海發展,車輛渡過渡流量又有所回升。至1990年,渡口配置2艘16車位車輛渡輪。20世紀70年代,為保證運營安全,市輪渡在車輛渡輪上安裝鐵柵,實行人車分流運載。上渡輪時先上車輛,後上行人;下渡輪時先下行人,後下車輛。[2][3][4][5]
松浦三橋建成前,航線由滬航車24、25號車輛渡輪承擔過渡運營。2010年6月30日,塘米線輪渡東側不遠處的松浦三橋建成通車,塘米線車輛渡過渡車流量銳減。之後,上海市輪渡公司對航線班次及運營時間進行調整。運營時間由原米市渡輪渡站5:30——20:00;塘口輪渡站原5:45——20:05調整為米市渡輪渡站6:30——18:30;塘口輪渡站6:30——18:35。原8:00——18:00的高峰快班、兩船運營改為全天30分鐘一班、單船運營。
松浦三橋通車影響,該輪渡已經幾乎沒有機動車輛過渡,客流變為以行人、非機動車、二輪摩托車為主,同時,車渡的斜坡式碼頭對這類人群過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自2012年6月11日起,塘米線輪渡臨時關閉改造。2012年6月10日傍晚18:35分,塘米線輪渡開出最後一班船,由滬航車25車渡渡輪自塘口輪渡站開往米市渡輪渡站,隨後輪渡站關閉。至此,上海黃浦江車渡航線歷史終結。米市渡後改造為松南郊野公園[6]

航線班次

[編輯]
  • 米市渡輪渡站:6:30——18:30
6:30——18:30 30分鐘一班
  • 塘口輪渡站:6:45——18:35
6:30——18:15 30分鐘一班
18:35

參考資料:[7]

公交換乘

[編輯]
  • 米市渡輪渡站:松江32路
  • 塘口輪渡站:松江72路、塘衛線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