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電位能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中,向量純量分別用粗體斜體顯示。例如,位置向量通常用 表示;而其大小則用 來表示。

靜電學裏,電位能electric potential energy)是處於電場電荷分佈所具有的位能,與電荷分佈在系統內部的組態有關。電位能的單位是焦耳。電位能與電位不同。電位定義為處於電場的電荷所具有的電位能每單位電荷。電位的單位是伏特

電位能的數值不具有絕對意義,只具有相對意義。所以,必須先設定一個電位能為零的參考系統。當物理系統內的每一個點電荷相距無窮遠且其相對靜止不動時,這一物理系統通常可以設定為電位能等於零的參考系統。[1]:§25-1假設一個物理系統裏的每一個點電荷,從無窮遠處被一外力勻速地遷移到其所在位置,該外力做的總機械功 ,則定義這系統的電位能

在這過程裏,所涉及的機械功 ,不論是正值或負值,都由這物理系統之外的機制賦予。並且,被勻速遷移的每一個點電荷都不會獲得任何動能。

如此計算電位能,並沒有考慮到移動的路徑,這是因為電場是保守場,電位能只跟初始位置與終止位置有關,與路徑無關。

計算電位能

[編輯]

在一個物理系統內,計算一個點電荷所具有的電位能的方法,就是計算將這點電荷Q從無窮遠位置遷移到其它固定位置電荷附近所需要做的機械功。而計算只需要兩個參數:

  1. 其它電荷所產生的電位。
  2. 點電荷Q的電荷量。

注意:這裡的計算不需要知道其它電荷的電荷量,也不需要知道這一點電荷Q所產生的電位。

儲存於點電荷系統內的電位能

[編輯]

單點電荷系統

[編輯]

只擁有單獨一個點電荷的物理系統,其電位能為零,因為沒有任何其它可以產生電場的源電荷,所以,將點電荷從無窮遠移動至其最終位置,外機制不需要對它做任何機械功。特別注意,這點電荷有可能會與自己生成的電場發生作用。然而,由於在點電荷的位置,它自己生成的電場為無窮大,所以,在計算系統的有限總電位能之時,一般刻意不將這「自身能」納入考量範圍之內,以簡化物理模型,方便計算。

雙點電荷系統

[編輯]
一個質子受到的另一個質子的電場力和電位能隨 變化的示意圖。

思考兩個點電荷所組成的物理系統。假設第一個點電荷 的位置為坐標系的原點 ,則根據庫侖定律,點電荷 施加於位置為 的第二個點電荷 電場力

其中,電常數

在移動點電荷 時,為保證勻速,外機制必須施加作用力 於點電荷 ,從而與電場力達到二力平衡。所以,機械功

由於庫侖力為保守力,機械功與積分路徑 無關,所以,可以選擇任意一條積分路徑。在這裡,最簡單的路徑為從無窮遠位置朝著 方向遷移至 位置的直線路徑。那麼,機械功為

這機械功是無窮遠位置與 位置之間的靜電能差別:

設定 ,則

現在,假設兩個點電荷的位置分別為 ,則電位能為

其中, 是兩個點電荷之間的距離。

假設兩個點電荷的正負性相異,則電位能為負值,兩個點電荷會互相吸引;否則,電位能為正值,兩個點電荷會互相排斥。

三個以上點電荷的系統

[編輯]

對於三個點電荷的系統,外機制將其每一個單獨點電荷,一個接著一個,從無窮遠位置遷移至最終位置,所需要做的機械功,就是整個系統的靜位能。以方程式表示,

其中, 為點電荷, 為第i個與第j個點電荷之間的距離。

按照這方法演算,對於多個點電荷的系統,按照順序,從第一個點電荷到最後一個點電荷,各自移動到最後對應位置。在第 個點電荷 遷移時,只會感受到從第 個點電荷到第 個點電荷的電場力,而機械功 是因為抗拒這些電場力而做出的貢獻:

所有點電荷做出的總機械功(即總電位能)為[2]

將每一個項目重覆多計算一次,然後將總和除以 ,這公式也可以表達為,

這樣,可以忽略點電荷的遷移順序。

注意到除了點電荷 以外,所有其它點電荷產生的電位在位置

所以,離散點電荷系統的總電位能為

  • 上述方程式假設電介質是自由空間,其電容率 ,即電常數。假設電介質不是自由空間,而是電容率為 的某種電介質,則必需將方程式內的 更換為

儲存於連續電荷分佈的能量

[編輯]

對於連續電荷分佈,前面的電位能方程式變為[2]

其中, 是在源位置 電荷密度 是積分體積。

應用高斯定律

 ;

其中, 是電場。

電位能為

應用散度定理,可以得到

其中, 是包住積分體積 的閉曲面。

當積分體積 趨向於無限大時,閉曲面 的面積趨向於以變率 遞增,而電場、電位分別趨向於以變率 遞減,所以,上述方程式左手邊第一個面積分項目趨向於零,電位能變為

電場與電位的微分關係為

將這方程式代入,電位能變為

所以,電位能密度

自身能與交互作用能

[編輯]

前面分別推導出兩個電位能方程式:

注意到第一個方程式計算得到的電位能,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但從第一個方程式推導出來的第二個方程式,其計算得到的電位能則必定是正值。為甚麼會發生這不一致問題?原因是第一個方程式只囊括了電荷與電荷之間的交互作用能;而第二個方程式在推導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將電荷的自身能也包括在內。在推導第一個方程式時,在位置 的電位乃是,除了 以外,所有其它電荷共同貢獻出的電位;而在推導第二個方程式時,電位乃是所有電荷共同貢獻出的電位。

舉一個雙點電荷案例,假設電荷 的位置分別為 ,則在任意位置 的電場為[2]

其電位能密度為

很明顯地,這方程式右手邊的前兩個項目分別為電荷 的自身能密度 。最後一個項目是否為交互作用能密度?為了回答這有意思的問題,繼續計算交互作用能密度的體積積分:

應用一條向量恆等式

可以得到

應用散度定理,可以將這方程式右手邊第一個項目,從體積積分變為面積積分:

其中, 是包住積分體積 的閉曲面。

假設 趨向於無窮大空間,則這面積積分趨向於零。再應用一則關於狄拉克δ函數向量恆等式

可以得到

這就是雙點電荷系統的電位能。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alliday, David; Resnick, Robert; Walker, Jearl. Electric Potential.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5th. John Wiley & Sons. 1997. ISBN 0-471-10559-7. 
  2. ^ 2.0 2.1 2.2 Jackson, John David,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 3rd., USA: John Wiley & Sons, Inc.: pp. 40–43, 1999, ISBN 978-0-471-30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