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異型增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異型增生(英語:dysplasia)簡稱異生[1],或譯分化不良[2]分化異常[3],是指細胞增生且表現出細胞形態及組織結構的「異型性」(atypia),在病理學上特指一種與腫瘤形成相關的上皮病變,見於鱗狀上皮、尿路上皮、腺上皮[4]。異型增生的上皮不一定進展為癌,仍屬可逆狀態。

「異型增生」是相對於「典型增生」的術語,相似於「非典型增生」;但非典型增生[5](atypical hyperplasia)可作為含蓋範圍更廣的術語,即廣義上除了異型增生,尚可包括組織修復與組織炎症等狀況。

此外,英語「dysplasia」的涵蓋意義相當廣泛,因此漢語翻譯依語境也差異甚大,dysplasia 包括了微觀尺度的細胞層次,以及宏觀尺度的器官層次。細胞層次的增生病變有上皮增生不良(epithelial dysplasia,特稱為異型增生、異生)、骨骼的纖維性結構不良英語fibrous dysplasia、骨髓增生不良(特稱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器官層次的發育不良有髖關節發育不良英語hip dysplasia (human)、腎發育不良(多囊性腎發育不良英語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是指骨髓中不成熟細胞的增加,以及血液中成熟血球細胞的減少。


正常鱗狀細胞
異型增生鱗狀細胞

參考

[編輯]
  1. ^ 存档副本 (PDF).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7-25). 
  2. ^ 存档副本.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3. ^ 存档副本. [2023-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4. ^ 《病理學》第 9 版,步宏、李一雷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p.119。
  5. ^ 馬乃緒.組織學的非典型增生的臨床病理意義[J].實用醫藥雜誌, 2003, 20(002):142-144.DOI:10.3969/j.issn.1671-4008.2003.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