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Qwert7511/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英信
Wang Ying Hsin
国籍 中华民国
配偶黄碧云
儿女长女:王锦梅(约45岁)
长子:王雄国(约40岁)
次女:王百樱(约37岁)
经历
    • 荣誉纪录
      • 1984-1992省展、国展、台阳展雄狮新人奖、中部美展等受奖
      • 1985中华民国当代美展邀请展
      • 1986获法国春季沙龙入选、获日本国际现代美展银牌奖
      • 1987获日本国际现代美展金牌奖
      • 1988省立美术馆开馆邀请展
      • 1988-1989获台阳美展金牌奖
      • 1991-1995获日本日展(帝展)入选三次,日雕展入选两次
      • 1994获法国艺术家沙龙国家荣誉奖
      • 1995于台湾省立美术馆个展、获法国独立沙龙入选
      • 1996获台阳美展杨三郎美术馆奖、获法国东季沙龙入选
      • 1997于国立国父纪念馆个展
    • 任职纪录

王英信,1949年生,台中县人,年轻时热爱拳击运动,在拳击老师白英一的指导下成绩斐然,而后以拳击的体育成绩保送台中体专。曾获全省运动会拳赛冠军并多次代表中华队参赛,获中韩拳赛冠军及中美拳赛冠军。[1] 23岁时因为兴趣而投入雕塑创作。[2]早期创作风格趋向传统宗教类别,之后持续自行研修并专精于人体写实姿态。在素材选择上,王英信喜爱使用黏土,金属(铜),偶尔也尝试石雕,企图在表现手法上,能发挥各种素材的特性;对大型作品能表现宏伟的气魄;但对于小型的作品,却也能表现出精巧、细致的一面。[3]

成长经历-拳击选手生涯至转换人生跑道

[编辑]

王英信高中时期是拳击选手,高中毕业后保送进入台中体专。就学期间佳绩频传,拿下3届全国轻甲级冠军,7次代表台湾出国参赛,成为一名国内外皆知晓的拳击国手。[4]

转型经历-一步一脚印,闯出海外名堂

[编辑]

1980年代后期杨英风前辈曾向王英信提点道:“大凡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技巧的难度之后,紧接着所需突破的瓶颈便是真正面对艺术奥义的核心─风格塑造。”[5]这番话使王英信意识到,在突破技术层面后的新挑战便是自我风格的养成,于是他开始将向外琢磨的写实逐步与心灵层面的探索融为一体,经过此番洗礼使他的创作价值理念逐渐成形,塑造出许许多多富含寓意及故事性的雕塑作品。经过蜕变后,王英信决心扩大自己的视野,将作品寄送海外参加国际竞赛,1987年作品“夏日”便获日本国际现代美术协会展金牌大赏奖,并受推荐参加1988韩国奥运国际美展;1994年作品“无言”,获法国艺术家沙龙国家荣誉奖,作品中女人肥硕的体态忠实呈现出现代社会人们的膨风心态,反映出人们那爱慕虚荣的扭曲价值观。王英信在这时对于人心及人性的描写已是驾轻就熟,风格的呈现经历蜕变后已脱胎换骨迈向格高韵圣的进境。而之后更是因为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术展览会及日雕展而获以免审查作家身份参展之殊荣,自此让王英信扬名于国际并奠定了其艺坛地位。[4]

迄今-建立属于自己的天地

[编辑]

1990年为追逐艺术的理想和梦想,王英信选择了南投县艺术家聚集的艺术大道--九九峰中潭公路旁这块山坡地定居下来,开始着手将占地约三公顷的土地,规划成一个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创作和展览、作品和大自然充分结合在一起的雕塑园区--王英信美术馆王英信美术馆于2008年1月业经文建会评鉴,正式核定为南投县唯一的私人美术馆和地方文化馆。[6]雕塑园区内陈列了王英信一百余件作品,如最具代表性5米高的‘亨利摩尔纪念头像’、4.2米高的‘夏日、呐喊’、2.2米高的‘李前总统登辉先生夺标人像’及前辈画家杨三郎作画的全身塑像……等,每件作品都是展现人性和生命之美的代表创作,每件作品都表达了他对这块土地上的人、事、物的情感与认知。[7]王英信:“成立地方文化馆,除了展现本土艺术的特色,唤起乡土情感的记忆外,更为了下一代的美术教育与经验传承。”

风格的呈现,看见社会的不同面貌

[编辑]

王英信的创作风格拥有人体和人物两大类,他的人体制作讲求肌理及身体的动态,把动作进行中的瞬间变化掌握住,从雕塑中看到持续的动势。[8]关于“舞蹈系列”的创作思考,他一方面想为舞者稍纵即逝的动感留下瞬间的永恒,另一方面是记录每一段身、心、灵协调的肢体语汇;纪录动感体态的力与美。王英信:“舞者的脸部表情与柔嫩肌肤创作,在细致中呈现最美的喜悦;在舒畅里留下最动人的流线体,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达到主观意识的完全融合与升华。”[9]

人物风格的创作,他多偏向于写实而不浮夸,探索人性的心灵活动及生命每一阶段的成长面貌向来是王英信偏好的创作题材。他塑造的人体型态并不会只局限创作年轻玲珑的体态,而会为各种年龄、情境的人体来展现另一种美,因为他认为无论是夸张的或浑厚的或圆润的体态,皆是呈现真实和虚幻的社会现象。他从幼儿、青年、老年的体态中,表现圆润丰腴、健康的造型;细腻的肌理处理,脸部表情的表达来达到主观意识的表现。[10]像是作品“永恒”,细腻刻划出身体在岁月流逝下的痕迹,呈现出仿佛老去的只是身躯,但灵魂之美与岁月静好却是永恒的感悟。[4][11]“温馨亲情系列”,1986年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的“慈”到“牧童与牛”到1993年入选日本日雕展的“亲情”,展现出台湾乡土精神、民俗风格,母子表情传神,塑造特性浓厚;平实中显现出王英信底子深厚的写实功力。1988年台阳美展金牌奖的“斗风”、1991年第23回日展入选的“望”至1992年入选第24回日展的“松弛”表现出相当学院的实力外,更能做时代性的反映、人间性、社会性的诠释,有着独特的品味。[10]国家文艺奖评审委员蒲添生曾道:‘王英信雕塑的特色在于他对人体肌肤柔嫩的感受,尤其是对肥胖女性肌肤的表达更去特色。近代雕塑之父罗丹,所塑造的“老娼妇”提出了一个广阔的视野,那就是“美无所不在”。他认为干的老者亦能使观者为之动容,而不只是轻温美貌才值得歌颂的看法。现在王英信的人体雕塑特色亦可作为这个观点的再佐证。’[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从拳击到雕塑 王英信双手打出一片天
  2. ^ 不当拳击手 王英信雕出生动人像,联合报(2016/11/24)。
  3. ^ 倪朝龙,王英信雕塑展页2(1995/1月)。
  4. ^ 4.0 4.1 4.2 李诗云,雕塑名家王英信 永远的夺标手,(2015,12月)。
  5. ^ 杨英风 序,王英信雕塑个展,页1(1988/7月)
  6. ^ [1]
  7. ^ 王英http://www.wang-art.com.tw/index.php?lang=tw信美术馆,走进南投(2016/12/15)。
  8. ^ 艺评家谢里法教授,推荐书(2007/6/21)。
  9. ^ 王英信,塑英雄,页3(2010,5月)。
  10. ^ 10.0 10.1 倪朝龙,王英信,页6(1996,2月)。
  11. ^ 锺瑞国,塑英雄,页1(2010,5月)。
  12. ^ 蒲添生,王英信雕塑个展,页2(1997,3月)。

参见连结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